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医院故事>详细内容

【中医院故事】29分钟,33次致命室颤,33次成功除颤!

发布时间:2025-11-04 点击数: 【字体:

29分钟,33次致命室颤,33次成功除颤!近日,一场与死神的极限竞速在医院上演。心内科、急诊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通力协作,在持续不断的抢救中,成功为一名51岁突发急性心梗的患者实施高难度冠脉介入手术,最终将患者从鬼门关成功夺回,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1       时间回溯到10月20日清晨5点。冯先生晨起时突感头晕、眼前发黑,随即恶心呕吐。他强忍不适,独自一人晃晃悠悠地赶往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测血压,70/40mmHg!已处于休克状态!情况万分危急,当地医生立即联系救护车将其转送至柯桥区中医医院急诊科。

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王碧浪接诊后检查发现,患者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图1),立即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并紧急呼叫心内科医生会诊。心内科主治医师曾祥源赶到后,确认了这是一例凶险的急性心肌梗死,必须立即进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开通堵塞的血管。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患者身边无人陪同,但病情刻不容缓。王碧浪在紧急汇报医院总值班后,迅速与家属电话沟通病情并完善术前准备。从决定手术到将患者安全送入导管室,全程仅用时25分钟。

然而,就在导管室内,手术团队成功穿刺桡动脉,准备进行关键操作时,心电监护仪上突然出现了致命的室颤波形!(图2)“除颤!”主刀医生彭勇果断下达口头医嘱。导管室护士迅速为除颤仪充电、放电。一次电击,患者恢复了心律。可仅仅过了十几秒,室颤再次袭来,第二次除颤紧随而上…麻醉师迅速进行气管插管,但在插管前后,室颤如同恶魔般反复纠缠。3

       麻醉、插管、室颤、除颤……手术团队紧密合作,一边持续不断的除颤、间断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一边争分夺秒地进行着精细的冠脉介入手术。

       造影结果触目惊心:患者心脏的左冠状动脉两支主要血管均存在重度狭窄(图3、图4),而供给心脏下壁血液的右冠状动脉,开口处就已完全闭塞。

      导丝在手术团队娴熟的操作下顺利通过闭塞段,球囊扩张,血流瞬间恢复。随着右冠脉重新流淌起生命的血液,患者的心律终于暂时稳定下来,随后,支架被精准植入,并进行后扩张。

微信图片_20251031144016_68_623

术后,患者在重症监护室经过系统治疗,不仅顺利拔管,更令人欣喜的是,其神志清晰,对答如流,四肢活动自如,未留下任何神经后遗症,目前已好转出院。

彭勇了解到,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却基本不服药,三年前曾出现不明原因的显著消瘦也未予重视。出院前,医护人员对他进行了详尽的高血压、糖尿病知识宣教,并告知了心脏康复的注意事项。

事后,据彭勇统计,在短短29分钟的急诊介入手术过程中,患者共发生了33次室颤,手术团队相应地进行了33次电除颤。“这意味着,平均不到一分钟,患者的一只脚就踏进鬼门关一次,而我们的团队就要把他拉回来一次。”彭勇回忆当时情景仍深感震撼,“这几乎达到了除颤频率的‘天花板’。”

彭勇提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这“三高”,早期常无特殊不适,易被忽视,但其并发症往往累及心、脑、肾、眼底等关键器官,一旦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问题,治疗效果往往大打折扣。

预防远胜于治疗。公众应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清淡饮食、减少甜食和含糖饮料摄入、戒烟限酒,同时定期监测并严格控制好血压、血糖。如出现严重胸闷、胸痛、气促等症状,务必立即拨打120。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