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如何养生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03日 作者:

夏至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是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但并不是天气最热的时候。此刻,接近地表的热量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高点。夏至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就进入盛夏了,高温酷暑天气时常出现,气温有时可达40℃。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精神调养

中医理论认为,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起居调养

起居调养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缓解疲劳之感。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温水冲澡时的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

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空调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运动调养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易损阳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不建议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

饮食调养

夏季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1.荷叶茯苓粥

荷叶1 张(鲜、干均可),茯苓50 克,粳米或小米100 克,白糖适量。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放入白糖。

功效: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亦有疗效。

2.香兰凉茶

藿香、佩兰各9 克洗净,和茶叶6 克一起放入茶壶,用500毫升沸水冲泡,加盖5 分钟,冷却后饮用。

功效:清热祛风,清暑化湿,开胃止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