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故事】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拯救一个家庭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7日 作者:

49岁的陶大哥,半个月前因为反复胃部不适数年来我院消化科门诊就诊,要求胃镜检查,寿华达主任仔细询问病情后得知陶大哥还有长期大便不成型症状数年,于是建议陶大哥行胃镜检查时加上肠镜检查。

检查时,当肠镜到达直肠时,唐宁医生在直肠距离肛门10cm左右的地方发现了一颗直径约2.5cm扁平腺瘤,侧向发育型,周围黏膜鸡皮样改变,事后,唐医生说,这个腺瘤躲在皱褶里,如果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但就是因为唐医生仔细多看了一眼,这个2.5cm大小扁平腺瘤,侧向发育型、腺瘤周围黏膜呈鸡皮样改变,均表明这个腺瘤有众多恶变、癌变的因素。于是唐宁医生马上活检一块腺瘤组织去化验。

一周后,病理结果返回:胃镜病理正常,肠镜病理提示(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组织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趋势,也就是所谓的癌前病变。寿主任告诉陶大哥,如果再晚1--2年,这个腺瘤就会演变成肠癌,到时候就会成大患了,而且因为腺瘤离肛门很近,有可能会殃及肛门。听了寿主任的这段话,陶大哥马上要求住院进行治疗。

入院后,消化科陈立荪主任仔细看过陶大哥的肠镜单和病理结果后,和消化科团队讨论,最终决定为陶大哥实行ESD术(即黏膜剥离术),将整块腺瘤以及旁边病变的黏膜全部剥离,避免病变黏膜往旁边生长而产生的残留风险。

手术当天,陈立荪主任先在腺瘤周边0.5cm环周标记,然后予黏膜下注射高渗盐水将病灶抬高,再用钩刀切开病灶边缘,耐心的将腺瘤从正常黏膜上剥离。整个过程耗时约30分钟,只有少量渗血,创面干净整洁,而且被剥离的黏膜过几月会重新修复。

ESD(即黏膜剥离术)是一种先进的内镜下切除技术,为一些早期肿瘤病变的主要治疗方法。与EMR(即黏膜切除术)相比,ESD的主要优点是切除的完整性,它能够整块切除病变,而不考虑病变的大小,可以对早期结肠癌进行明确的组织学诊断和分期,为无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早期结直肠癌提供手术代替治疗。

此例ESD是我院独立完成的第一例市内领先的结肠高难度微创手术,标志着我院消化科内镜下微创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