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统时令养生—春分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27日 作者:

春季养生,从中医传统时令节律来谈,这个节目不仅是要给大家讲解养生知识,更是要通过这个讲座,带给大家中医养生的认识方法和技巧。

1、 中医文化的认识核心是阴阳,关键是“和”。先把这话放在这,作为一个提纲,等下面具体讲完了,再回过头来讲这句话的含义。

2、 我们在上一次讲座中讲的是惊蛰,我们在讲惊蛰时,讲了春天的养生规律:

春三月,此谓发陈,万物以生,天地以荣。

春天的整体养生规律:披发缓形—让形体松缓起来;

                    晚卧早起,广步于庭—让行动引导我们的气机生发;

                    生而勿杀,赏而勿罚,与而勿夺—让我们的心态处于养“生”的状态。

我们还讲了春天的生长,是在阳气的生发中同时有着阴浊、陈晦的退散,而春天生发之机是逐渐生长起来的,从稚嫩到壮大,开始的时候,如春虫一样,是蠢蠢而动的,其特点是一个“缓”字。

我们还讲了春天到了“惊蛰”时令,阳气猛然一动,百虫忽然都开始出来活动了,是一个阳气一跃的节令,就像早晨太阳初升时从地平线上一跃的样子。

3、 春分昼夜等长,是阴阳平均。从平均中阳升阴退。但主体上仍是整个春季的特征—升发。

年节律最重要的点有四个: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冬至

夏至

春分

秋分

阴极点

阳极点

阴阳平均

阳生

阴生

阳升阴降

阴盛阳藏

另有六个点:立春、立秋、立冬、立夏、清明、重阳

立冬

立夏

立春

立秋

清明

重阳

寒气布

阳气展

柔湿现

刚燥现

生中之杀

杀中之生

春分在卦为震:

半斤八两:一个小典故。—旧制16两为1斤,半斤八两,讲的就是阴阳平均,是一月中的阴阳平均。阴历一个月是以月象的阴晴圆缺为依据的:上月三十和这月初一是无月,为晦为朔;十五十六是圆月,为望;初七、初八与廿二、廿三则为月象平均。满月为阳,无月为阴。古人将月圆比作一斤,于是,初七初八也就称为半斤八两,这时也是阴阳平均,也是阳升阴退。

春分的这个阴阳平均,且其平均中含有阳升阴退,是讲的一年节律。

4、 廿四节气讲从天气看节令变化规律。

农历十二月讲从地气看节律。

5、 从农历来看,正月二十五是填仓节,二月初一是中和节,二月二是龙抬头。即是在春分前后。

中和,既是说时令特点是阴阳平均,居中平和,更是讲春天时令对应肝胆,阳气升发最易引发肝胆之气上升,此时如果平素有湿热,就会引起口干口苦,湿疹,甚至黄疸;或者如果有肝阴不足,就会引发肝阳上亢,引起头晕、眼干涩,甚至引发高血压、脑血栓等;如平素爱生气,肝气淤滞,此时也容易出现肝郁加重,情绪波动加剧,爱发脾气、急躁等。

春天是一个肝病易发的时令,也是一个调整肝气的时令。所以中医强调此时务必要注重“中和”,要针对自己的特点辩证饮食、辩证起居、辩证调摄情志。这就是中医把这时定为“中和”节的原因。

在中医看来,人体与自然一样,都是要阴阳平衡,春天生发的基础是冬天的敛藏,敛藏不好,阴精不充足,生发就没有基础,所以中医说“冬不藏,春必病温”。所以才有“三九补”之说。

到了春分前,在惊蛰阳动起来后,中医还是要再补养一次,以为继续保持生发并散退阴浊之气的物质基础,所以,正月二十五前后还要以五谷杂粮为主,再充养一下人体,只是这时候应以“食性”最为平和的五谷杂粮为主,肉食等油腻厚味不宜多食。

二月二龙抬头,讲的就是阴阳平均中的阳气上升了,所以这时候可以剃头了,中国民俗讲在正月初一后不能剃头,主要是讲避免杀气,保养人体内最初的生发之机不备伤害,现在阳气已经足够强大,可以对阴浊邪气进攻了,这时民俗讲剃头,也是取阳气进,阴气退之意。

北京讲究二月二吃龙牙。

6、 春分这时候,阳气已经旺盛起来了,达到阴阳力量相当了,我们说,可以行动了,可以助养阳气来收拾退散身上的浊阴邪气了。

但是,春天的阳气整体上是新生的,稚嫩的,而阴浊邪气则是我们去年一冬的存货,甚至是去年秋天没有注意好收敛而在那时候就带入体内了。

所以,古代有成语“拔苗助长”,就是说的春天养生没有依照自然规律,太过于心急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欲速则不达。

我们怎么办呢?中医养生任何时候都是注意象打太极拳一样有收有放,阴阳平衡。春分这时候,还是要从心情、起居、行为、饮食等方面来养生:

披发缓形这时大家着装应该宽松,目的是让形体松缓起来,以利于阳气升发;虽然天气渐暖,但大家还是不要骤然减衣着,中医恰恰告诉我们要“春捂秋冻”,意思是春天阳气的发生,应该是从内逐步展开,骤减衣着,贸然受寒,也会伤及阳气。

晚卧早起,广步于庭—让行动引导我们的气机生发;

生而勿杀,赏而勿罚,与而勿夺—让我们的心态处于养“生”的状态。

上面说的是通则,现在这个时令,可以让上面所说的力度再大一点,但要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饮食上,

此时,中医会泡一种“茵陈酒”,就是用新酿的江米酒,每斤泡入茵陈10克,泡10天,每天上午饮一杯,作用是生阳、退湿浊。

有一句古诗“烟花三月下扬州”,什么意思呢?

不是说三月的时候到烟花柳巷的扬州来。而是讲:春分时令的扬州一带,早晨五点多钟,到河渠水塘边走一走的话,如果是晴天,则水面上会看见水汽结成的水花,如烟如花,这就是春天的生发之气形成的景象。

而茵陈的作用,就像三月扬州的烟花一样,具有生发人体阳气,并在阳气升发中令阴浊邪气退散。

7、 现在回过头来讲“中医文化的认识核心是阴阳,关键是“和””的含义。中医认识的方法,是阴阳对立中的统一。

上世纪三十年代,有一个重大的学术现象,叫做“第三次数学危机”,数学家们、原子物理学家们经过深入研究,反复核实,最后确定:一个体系,如对它的认识要保持逻辑上的一致性,其认识必然不能涵盖整个被认识的体系,反过来说,即如果我们要对一个体系给出完整的认识,那么我们的这个认识结果内部必然自相矛盾。当然,这种矛盾或者说逻辑指的是现代西方的数学逻辑,而不是中国传统发现的自然逻辑—阴阳五行。

那么中医说的阴阳对立统一是什么意思呢?

阴阳对立统一是讲,一个人,他自身的整体按照节律变化,变化中展开与收藏、动与静、气与血是搅在一起的,二种趋势同时存在,互相争夺又互相转化。我们看待人的健康,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只说阴或只说阳,而必须看到,人体和任何自然物都是阴阳同时存在的,分不清而又可以用阴阳这样的一对概念阐述明白。

8、 从上面我们看到,中医的认识是要内省来看,而不是从外看;是要整体来看,而不是分割开看;是要主客一体来看,而不是所谓客观来看。自然规律是被感觉到并遵从的,但是,现代认识往往讲纯粹的客观,这实际上往往故意忽略了主观,实际上往往是主观臆断去猜规律,到头来反而没有客观可言了。

9、 春分时节,对于中国传统儒释道者的修养而言,则是从这阴阳平均中阳进阴退中,可以悟得天地自然的道理:阴阳平均,正是中和的意思,这即是传统中国人修养中追求的天地之心,公平和谐。传统修养还从春天的阳气发生规律中领悟出,刚正善良、宽广豁达、高尚美好的心态修养,也不是纯粹的思想修养,而是有着人体的身心精气神物质背景的,因此,需要通过遵从阴阳平衡的养生技术来实现身心的共同健康。

10、 最后,用一段偈语来总结春分的养生规律:

时令春分,昼夜平均;

阳振涤垢,阴退阳新;

放松身心,顺应天心,

神态要和,举止应柔,

起居应松,饮食宜辨。